當我們同在一起
童謠《當我們同在一起》的歌詞是:「當我們同在一起,在一起,在一起,當我們同在一起,其快樂無比。你對著我笑嘻嘻,我對著你笑哈哈,當我們同在一起,其快樂無比。」年幼時,我們或許未能完全明白「同在」的意義,卻早已在無形中體會、甚至渴望那種單純而真摯的快樂——有人陪伴,同笑與同行。那麼,長大之後呢?
「完美聯合」的神話
故事總是這樣開始的:兩個人墜入愛河,從此形影不離,一起走、一起做所有的事。他們被視為天作之合,興趣、價值觀完全一致。如果他們分開太久或各自社交,旁人甚至會懷疑他們的關係是否出了問題。這就是「聯合的神話」,兩個人必須融合成一體,個體性從此消失,彷彿只有「我們」,不再有「我」與「你」。然而,這樣的故事其實暗藏危機,往往導致與親密相反的後果:一方因感到壓迫而退縮,另一方則感到被冷落與拒絕。於是,一場「若即若離」的關係拉鋸戰便展開,雙方都陷入焦慮與失望,最終常以心碎和分離告終。關於「在一起」的故事可以被重新書寫,也值得被重寫。我們不妨轉換觀點:真正的聯合不是彼此融合、合二為一,而是兩個人作為獨立完整的個體,彼此承諾支持對方的成長、夢想與呼召,並同行於人生旅程中。
《自覺的愛:共同承諾之旅》的作者亨德里克斯博士夫婦(蓋伊與凱瑟琳)指出:「共同創造的關係,是指兩個人藉由充滿愛的互動,激發出更大的創造力。這種承諾帶來的和諧能產生強大的能量,使彼此所做的遠超個人所能。」在這樣的關係中,雙方深刻地相互支持,幫助彼此發揮獨特的天賦。不論是親密的連結還是必要的空間,彼此的需求都能被尊重;而暢通的溝通則能讓情感、想法與渴望自由地表達,會為關係注入更多活力與熱情。
健康自由的聯合模式
你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,邁向這種更健康、更自由的聯合模式:一是追求自己的興趣。 上課、參與計畫、從事創作,只因為你喜歡。當你在創意、情感或智慧上得到滋養,也會為關係注入新鮮能量;二是在婚姻之外培養純潔、健康的友誼。 不要因婚姻而孤立自己。你的伴侶未必能滿足你所有的情感需求。與朋友互動,不但能探索自我,也會帶來活力與喜悅;三是每天與自己獨處片刻。 無論是親近自然、運動、園藝、泡澡、唱歌、閱讀、寫日記、禱告或默想,這些能幫助你重新連結自己,也連結上帝;四是與伴侶共度專屬時光,建立深層連結。 愛與誠實的溝通,是讓關係蓬勃發展的關鍵。抽出時間,談彼此的內心與渴望,而不僅是日常瑣事。這種情感的連結,會成為支持你們對彼此與對世界貢獻的力量源頭。
即使努力仍傷害彼此
「自覺的愛」與「共同承諾」確實能大大改善婚姻關係。可惜的是,即使努力,有些夫妻仍會不小心傷害彼此。似乎單靠人的努力還是不夠的。真正的「自覺的愛」源自對自己、對他人,以及對上帝的深切認識與愛慕。而「共同承諾」不只是情感的表達,更是一種應許、一種起誓、一份神聖的立約。在婚禮上,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誓言:「我願意……從今以後,無論順境或逆境、富足或貧窮、健康或疾病,我都會愛你、珍惜你,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。這一切,我都願遵循上帝神聖的律法來實踐。」然而,真正能一生信守這份諾言的人,又有多少呢?
《聖經》清楚指出,婚姻不是人的發明,而是上帝的設立。《創世記》二章20-25節記載:「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、野地走獸都起了名;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。耶和華上帝使他沉睡,他就睡了;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,又把肉合起來。耶和華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,領她到那人跟前。那人說:這是我骨中的骨,肉中的肉,可以稱她為『女人』,因為她是從『男人』身上取出來的。因此,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連合,二人成為一體。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,並不羞恥。」這段經文描繪了婚姻最初的設計,上帝親自為人安排伴侶,使二人成為一體,彼此扶持、互為祝福。然而,亞當與夏娃犯罪墮落之後,罪進入了世界,也進入了人心。罪性使人想愛卻不知道如何去愛,想親近卻總是傷害。
這個墮落的世界,加上家庭環境、社會結構與文化觀念的錯謬,都使我們的軟弱、自私、自我中心很快暴露在親密關係中。當衝突來臨時,雙方往往選擇互相指責,彼此傷害,卻鮮少願意承認錯誤、謙卑認罪。人無法靠自己修復破碎的關係,也無力成就那份「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」的愛。這樣的愛,單靠人實在難以維持。
在上帝裡面立約同行
《羅馬書》七章24-25節說:「我真是苦啊!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?感謝上帝,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。」真正能幫助我們愛下去的,是上帝。只有回到那位創造婚姻的主面前,讓祂的愛先充滿我們,我們才能學會如何去愛。因為在基督裡我們是「新造的人」,祂不但醫治我們的心,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也持續地幫助我們,從「我」的中心轉向「你」,從「彼此要求」轉向「彼此捨己」。完美的聯合,不是兩個完美的人相遇,而是兩個不完全的人,在上帝裡面立約同行,靠著祂的恩典與真理,一步步學習愛的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