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知死 焉知生
我受洗那天,儘管丈夫主中不認可我新發現的信仰,但至少很高興看到妻子找到了平靜,所以他還是願意到教會幫我拍照片。
我的受洗,丈夫的冷靜
洗禮後,教會的一位長老走過來跟主中握手,笑瞇瞇地說:「恭喜恭喜,下一個就是你了。」對此,主中以他一貫的冷靜、沉著和鎮定應對:「Over My Dead Body (除非我死了)。」
他這樣說話平常會讓我很尷尬,但那天我竟然沒有很大的反應,我知道這是他那時的真心話。他相信「人定勝天」,認為只要活著,就可以靠自己努力面對人生。當他說受洗只有在「跨過我的屍體」才會發生時,他真的願意盡一切努力去阻止這事的發生。
在他看來,我在三個月內從不信到決志信耶穌、受洗,真是太不可思議了。對他來說,我只是意氣用事、一意孤行,又慣性地從一個工作狂變成教會狂,儘管他也看到了我的一些積極變化。
不以為然,尋找薄弱環節
作為一個工程師,他開始尋找基督教中最薄弱的環節。為了保護我免於信奉邪教,主中每星期陪我去教會,「臥底」觀察,發覺大家都手拿《聖經》,說是「神(上帝) 的話」。他很不以為然,嘲笑是「神話」。
他開始在休假期間自己讀《聖經》,終於發現了最大的漏洞:「若基督沒有復活,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,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。」(《哥林多前書》十五章14 節)
為什麼說基督復活是最薄弱的環節?理由是:如果見證人都可信,那麼我們可以相信證人所說的話,但我們怎麼知道證人是否可信呢?基督復活的見證人有三種可能性。一是都在說謊、二是都被迷惑欺騙、三是都在說實話。
於是他開始尋找哪一個可能性最大。說到底,他們不可能說謊,因為人們有可能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而說謊,但不可能為了危害自己的生命而說謊,因此這可能性極小。
被迷惑的可能性也極小,因為並不是只有一個人,聲稱見到了復活的基督。使徒保羅這樣描述:「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:第一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,並且顯給磯法看,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;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,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,卻也有已經睡了的。」(《哥林多前書》十五章3-6節)
那麼剩下的就是,他們最可能說的是實話。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見證可以被視為可信的。
發現真理與事實,認罪歸主
儘管主中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是可信的,卻並不願意承認耶穌是他的主,畢竟他還是想當自己的老闆,自己的「主」;而且,他覺得自己是個好人,並不需要耶穌。這樣又過了幾個月,有一天他突然想到:「自從造天地以來,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。」(《羅馬書》一章20節)
這樣,在《聖經》及聖靈的感動下,主中才承認自己也是個罪人。而那無可推諉的證據就是他明明知道有主,卻不願承認耶穌就是主。因此,他終於認罪禱告,接受基督耶穌成為他的救主,生命的主。未知死,焉知生,置於死地而後生。大言不慚的「除非我死了」一句話,果真應驗了。
「所以,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,和他一同埋葬,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,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。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,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。」(《羅馬書》六章4-5節)
上文原載於2025年4月《號角月報美西北版》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是退休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