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pril 05, 2025

未知死 焉知生

我受洗那天,儘管丈夫主中不認可我新發現的信仰,但至少很高興看到妻子找到了平靜,所以他還是願意到教會幫我拍照片。

我的受洗,丈夫的冷靜

洗禮後,教會的一位長老走過來跟主中握手,笑瞇瞇地說:「恭喜恭喜,下一個就是你了。」對此,主中以他一貫的冷靜、沉著和鎮定應對:「Over My Dead Body (除非我死了)。」

他這樣說話平常會讓我很尷尬,但那天我竟然沒有很大的反應,我知道這是他那時的真心話。他相信「人定勝天」,認為只要活著,就可以靠自己努力面對人生。當他說受洗只有在「跨過我的屍體」才會發生時,他真的願意盡一切努力去阻止這事的發生。

在他看來,我在三個月內從不信到決志信耶穌、受洗,真是太不可思議了。對他來說,我只是意氣用事、一意孤行,又慣性地從一個工作狂變成教會狂,儘管他也看到了我的一些積極變化。

不以為然,尋找薄弱環節

作為一個工程師,他開始尋找基督教中最薄弱的環節。為了保護我免於信奉邪教,主中每星期陪我去教會,「臥底」觀察,發覺大家都手拿《聖經》,說是「神(上帝) 的話」。他很不以為然,嘲笑是「神話」。

他開始在休假期間自己讀《聖經》,終於發現了最大的漏洞:「若基督沒有復活,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,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。」(《哥林多前書》十五章14 節) 

為什麼說基督復活是最薄弱的環節?理由是:如果見證人都可信,那麼我們可以相信證人所說的話,但我們怎麼知道證人是否可信呢?基督復活的見證人有三種可能性。一是都在說謊、二是都被迷惑欺騙、三是都在說實話。

於是他開始尋找哪一個可能性最大。說到底,他們不可能說謊,因為人們有可能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而說謊,但不可能為了危害自己的生命而說謊,因此這可能性極小。

被迷惑的可能性也極小,因為並不是只有一個人,聲稱見到了復活的基督。使徒保羅這樣描述:「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:第一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,並且顯給磯法看,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;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,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,卻也有已經睡了的。」(《哥林多前書》十五章3-6節) 

那麼剩下的就是,他們最可能說的是實話。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見證可以被視為可信的。

發現真理與事實,認罪歸主

儘管主中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是可信的,卻並不願意承認耶穌是他的主,畢竟他還是想當自己的老闆,自己的「主」;而且,他覺得自己是個好人,並不需要耶穌。這樣又過了幾個月,有一天他突然想到:「自從造天地以來,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。」(《羅馬書》一章20節) 

這樣,在《聖經》及聖靈的感動下,主中才承認自己也是個罪人。而那無可推諉的證據就是他明明知道有主,卻不願承認耶穌就是主。因此,他終於認罪禱告,接受基督耶穌成為他的救主,生命的主。未知死,焉知生,置於死地而後生。大言不慚的「除非我死了」一句話,果真應驗了。

「所以,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,和他一同埋葬,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,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。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,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。」(《羅馬書》六章4-5節) 

上文原載於2025年4月《號角月報美西北版》
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是退休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

Sunday, March 09, 2025

我們可以控制的十件事

那天,往醫院打針,像往常一樣,近門的殘障停車位已經滿了,所以丈夫主中先卸下我的助行器,陪我走進去,他才去停車。人們進進出出,我默默站在角落等待,擔心他找不到車位,祈禱他早點回來。

通往報到站的長廊,有一排輪椅停在一旁等待病人上車。主中一進來,就過去拿輪椅。我很困惑輪椅隊伍沒有動靜,原來有一位膝蓋以下截肢的婦女被人攙扶著上車,我感到震驚,為她難過。

主中推著輪椅,到達報到站,已經有點遲到,轉了幾個彎,上了電梯,匆忙趕到實驗室抽血,然後再搭一次電梯,再走一段路,終於到了骨科診所,在候診室等護士收到驗血結果報告,確保我當天能夠接受注射!那時我已經很累,戴著沉重的背部支架坐輪椅,很不舒服,但我已經不想動了,只想閉目養神。

過了一會,我告訴主中:「我要從輪椅上下來了。我需要伸展一下。」就在那時,我聽到一個女人小聲說:「一定很棒。」我轉過頭看了看,旁邊坐著的一位女士坐在自己的電動輪椅上,看起來她的下半身根本不能動。我感到震驚,為她難過。

儘管我們無法控制天氣、病痛、死亡或他人的想法,但我們還是可以關注一下生活中那些我們自己可以做的事。

1. 我們的行動。我們自己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。

2. 我們的言語。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,我們選擇的言語都會影響我們自己和他人的生活。

3. 我們的信念。如果我們認為別人應該照顧我們的需要,那麼當他們沒有這樣做時我們就會感到沮喪。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信念。

4. 我們的價值觀。我們看什麼為重要是我們個人的決定。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該珍惜什麼。

5. 我們的工作。儘管我們很多人抱怨在工作或職業上受困,但我們實際上可以選擇自己的工作貢獻。

6. 我們的朋友。我們交往的人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我們對自己的看法。我們可以選擇結交什麼樣的朋友,是支持我們的人,還是打擊我們的人。

7. 我們的輸入。我們可以選擇新聞來源,關閉社群媒體、電視和/或忽略廣告。

8. 我們的時間。儘管有時我們感覺別無選擇,但我們每天都可以選擇如何利用一天的 24 小時。

9. 我們的基本健康。雖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基因組成或是疾病,但我們可以選擇運動、充足睡眠、吃健康食品、定期檢查等。

10. 我們的遺產和傳承。我們活著時選擇的一切,包括我們的行為、言語等,都將成為我們死後留下的禮物。

有時候我們確實好像沒有太多選擇,但實際上我們還是有一些選擇的。那天,主耶穌向我展示了我可以花時間和精力為自己感到難過,或者我可以多關注其他人,為他們禱告,感謝神賜生命的恩典。

我們無法獨自做到自我控制。只有順服聖靈才能控制自己。靠自己沒辦法節制不要氣餒,只要記得活在基督裡:

「 我們生活、動作、存留,都在乎他。」(《使徒行傳》十七章28節) 

「 聖靈所結的果子,就是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。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。」(《加拉太書》五章22-23節) 

上文原載於2025年3月《號角月報美西北版》
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是退休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

Saturday, February 08, 2025

愛是恆久忍耐

那一晚,丈夫(主中)試著教我在電腦上如何預備某份文件。他非常耐心地慢慢講解以確保我理解。然而,一旦我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了,我就立即行動,自以為是地跳到下一步。不料,原來還有很重要的細節,是我不知道的。他想更正我,當我打斷他的時候,他會放慢速度並再次解釋,可是我巴不得他早些告訴我。我不肯承認自己沒有耐心聽清楚、聽明白,反而對他發脾氣。

因為生病,我不像以前那麼眼明手快,但我心急的習慣還在。因為我看他太辛苦,就想幫他作點事,結果反而幫倒忙。看他默默地走開去洗碗,真不好意思。我快快道了歉,加上一句「我太累了」,就跑去睡覺。

這是許多家庭互動的一種模式。其實一個人比別人快或慢,是很正常的,不一定是「急驚風遇著慢郎中」那麼極端,但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步伐為標準。

第二天早上,想到自己沒耐心,不但沒幫他,反而破壞感情。覺得自己很沒有愛心,也有一點妄稱基督的名。該怎麼辦﹖

我還未出口,主中先說:「我只是集中精力解決問題而已。You know I like to fix bugs (你知道我喜歡修復錯誤)。」他故意停下來,再笑著說﹕「But there is a bug that I could not fix (但有一個錯誤我一直無法修復)。」

我回答說:「也許你可以一手殺死那個蟲子。」突然,我忍不住笑起來,說:「記不記得有一句話,This is not a bug, it is a feature (這不是一個錯誤,而是一個功能) ?」

我們都大笑起來,又同歸於好。

家是愛之窩,夫妻親子一同生活,「吃素菜,彼此相愛,強如吃肥牛,彼此相恨。」 (《箴言》十五章17節) 

愛就是彼此珍惜,教會弟兄姐妹,也是如此。主耶穌說﹕「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」  (《約翰福音》十三章34-35節) 

有些夫妻覺得自己不被配偶所愛,即使對方不停地說:「我不是整天為你和孩子煮飯、打掃衛生、開車嗎?」或「我辛苦工作賺錢養家,你還說我不愛你?」事實上,每個人都渴望別人能了解自己所需,得到自己想要的愛。因此,家裡有人抱怨時請特別注意:勞累的媽媽可能需要家人的服務;努力解決問題的爸爸,可能希望得到尊重和肯定。

經營夫妻關係,愛情銀行需要不斷存款,因為每個負面互動可能會抵消五到七個正面互動。多做正面、有效、有建設性的事,尤其要留意自己的話語和肢體語言,包括表情、聲調語氣和動作。定期安排二人世界,好好培養感情。即將到來的情人節,放下負面互動和想法,列出對方的優點,鼓勵和肯定對方所盡的努力,傾聽對方的感受,給對方擁抱和親吻,告訴對方「我愛你」,買或做一份表達與對方心連心的禮物。

基督徒作家蓋瑞‧湯瑪斯(Gary Thomas)曾經對一位年輕朋友說:「如果你想自由自在地服侍耶穌,那保持單身最好,因為婚姻需要花很多時間;但如果你想變得更像耶穌,那沒有什麼比結婚更好,因為結婚後你要面對不同的性格問題。」

我默想天父上帝恆久忍耐的愛。我雖然作得不好,但祂直到如今還在教我怎樣放慢腳步,成為一個有耐心有愛心的人,不再以自我為中心。

「 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愛是永不止息。」(《哥林多前書》十三章4-8節) 

上文原載於2025年2月《號角月報美西北版》
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是退休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

Saturday, January 04, 2025

除舊迎新,喜樂過日子

那一天,我躺在床上靠左側,儘管我仍然可以輕輕移動我的手和腿,但我的軀幹如同一袋麵粉,無法移動。被困在那個位置,盯著天花板,心裡充滿了悲傷和焦慮,我會好起來嗎﹖

突然,丈夫主中走進房間告訴我:「三個孫女來了,說有東西給你。」

噢,她們是來探病的。我慢慢地把床頭升起來,推著我的軀幹,讓我斜斜地坐起來。

三個孫女進來,大妹興奮地遞給我一張紙,上面貼著三片秋葉。「奶奶,給你。」

「噢!謝謝你們,太漂亮了。」

小小妹妹在這臨時病房中,看起來有點害怕,我問她:「要奶奶給你讀本書嗎?不過,我只能讀一本。」

她一點頭,大姐姐就派兩個妹妹去拿書,自己仍然站在我旁邊,用關心的眼神看著我。當妹妹回來時,大姐姐把小小妹妹抱起來,放在我床上,大妹也很懂事地馬上跑到我的另一邊站著。

我清了清嗓子,開始慢慢地讀,開始時有點上氣不接下氣。不料,我竟然很快幾乎和以前一樣生動地說故事,還用熊爸爸、媽媽、哥哥和妹妹的聲音說話,好像忘了我的病。三片秋葉,三個小天使,使我看到看不見的神。

「(神人摩西的祈禱)主啊,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。諸山未曾生出,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,從亙古到永遠,你是神。你使人歸於塵土,說:你們世人要歸回。」(《詩篇》九十篇1-3節)

轉眼間,一年多已經過去了。我的健康狀況有起有落,但我沒有放棄,而是專注於下一個假期,如感恩節、聖誕節、新年等以及每個人即將到來的生日。實際上多活一日我已經很感恩,因為:

「我們不致消滅,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;是因他的憐憫不致斷絕。每早晨,這都是新的;你的誠實極其廣大!」 (《耶利米哀歌》三章22-23節)

背誦《詩篇》九十篇,晝夜思想,讓我對神、人、神人關係等有更多的認識,更深的體會。每句話都是金玉良言,但有兩句跳出來告訴我:一輩子每天過日子最要緊的是什麼?我們可以求什麼﹖

「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。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。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,和我們遭難的年歲,叫我們喜樂。」(《詩篇》九十篇14-15節)

使徒保羅活出基督的秘訣是:「在指望中要喜樂;在患難中要忍耐;禱告要恆切。」(《羅馬書》十二章12節)

「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。我再說,你們要喜樂。」(《腓立比書》四章4節)

朋友,你願意喜樂地過日子嗎﹖請聽主耶穌怎麼教導祂的門徒:

「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,如今你們求,就必得著,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。」(《約翰福音》十六章24節)

上文原載於2025年1月《號角月報美西北版》
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是退休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

Saturday, December 07, 2024

出人意外的平安

十一月,我一直想提前寫完十二月的文章,但事與願違。隨著物理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的來訪,以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,我感到非常疲倦,需要大量休息。事實上我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寫,因為我只能以慢動作移動。但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治療,叫我感恩喜樂。

聖誕節快到了,我想用筆慶祝救世主、我的主的誕生。我寫短信給我的編輯,請她等我。她很客氣地說好的。

不料,不僅我的身體有極限,我的筆記型電腦又突然有閃爍問題,甚至我們的網路也突然停止運作。兒子盡力診斷和修復,但現在電腦速度非常慢。也許也是因為老化? 

我祈禱並默想「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,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;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,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。」(《詩篇》一百二十七篇1節)

隨著最後期限的臨近,我不斷向耶穌祈禱,無論我能否完成,祂已經賜給我平安。今天是我最後的嘗試了。我邊寫邊祈禱交託……

多數人都希望活得平平安安,盼望世界和平、國泰民安、家人和睦,但往往事與願違,因為一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。很多時候,我們的心情無法平靜,常有百般掙扎或感到憤怒、失望、傷心、焦慮、恐懼……就是沒有平安。

夫妻為了教養子女而衝突,各持己見,互不相讓,失去和睦。都認為對方不對,不體恤自己,覺得自己很可憐。第一次唱「多少平安屢屢失去,多少痛苦白白受, 皆因我們未將萬事,帶到主恩座前求」,我才知道有希望。當晚就認罪悔改,與神和好,心中充滿出人意外的平安。

親愛的朋友,你想擁有平安嗎?請聽《路加福音》二章8-14節的記載:

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,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。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,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;牧羊的人就甚懼怕。那天使對他們說:「不要懼怕!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,是關乎萬民的;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,為你們生了救主,就是主基督。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,包著布,臥在馬槽裡,那就是記號了。」

忽然,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 神說: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!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!」

神的兒子耶穌道成肉身,降世為人,小嬰孩包著布,臥在馬槽裡,長大後被釘十字架,第三日從死裡復活,為要將祂的子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。祂離世以前對門徒說﹕

「我留下平安給你們;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。我所賜給你們的,不像世人所賜的。你們心裡不要憂愁,也不要害怕。」(《約翰福音》十四章27節)

「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,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。在世上,你們有苦難;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」(《約翰福音》十六章33節)

朋友,是甚麼奪走了你的平安﹖

「應當一無掛慮,只要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,和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。神所賜、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。」(《腓立比書》四章6-7節)

上文原載於2024年12月《號角月報美西北版》
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是退休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

Saturday, November 02, 2024

凡事謝恩

那一晚,家庭崇拜快開始了,兒子從我的鋼琴琴凳裡面找到《我最知心的朋友》的樂譜。他一彈吉他,我就忍不住開口唱,儘管我的喉嚨很緊,呼吸困難。唱完那首歌之後,我建議唱些熟悉的英文歌,因我喜歡一家大小參與。

一週後,兒子竟然預備了投影片,再次以《我最知心的朋友》開始崇拜。每張投影片上都有一節歌詞,就是四行中文字,另外還有拼音歌詞、英文歌詞、和Do Re Mi調子,好讓每個人都可以唱、哼、或吹口哨。聽到孩子們照著拼音,唱出我的心聲,我無限感恩:

主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
主你是我最親愛的伴侶
我的心在天天追想著你
渴望見到你的面

在我人生的每一個台階
在我人生的每一個小站
你的手總是在拉扯着我
把我帶在你身邊

告訴我當走的路
沒有滑向死亡線
你愛何等的長闊深高
我心發出驚嘆

有了主還要什麼
我心與主心相連
我已起誓要跟隨主
永不改變

一年多以前,我好像是蠻健康的。不料去年五月竟然有劇烈背痛,令人措手不及。後來才驗出有幾處的脊椎壓迫性骨折,但不適合開刀。這樣,我突然不能照顧自己,也很難解釋疼痛並弄清楚自己體內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。

那時,不住地禱告。思想主耶穌過去如何挽救我、帶領我、陪伴我。祂每天用不同的經文向我說話。例如﹕

「我要向山舉目;我的幫助從何而來?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。(《詩篇》一二一篇1-2節)

「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;我在母腹中,你已覆庇我。我要稱謝你,因我受造,奇妙可畏;你的作為奇妙,這是我心深知道的。」(《詩篇》一三九篇13-14節)

「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,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。」(《詩篇》五十一篇8節)

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」(《箴言》十七篇22節)

去年八月底開始配戴特殊的背部脊柱支架,十二月開始每月一次注射治療骨質疏鬆,加上營養計劃和物理治療,修復並建立新的骨骼並增強肌肉。今年五月以為好了很多,有時候可以不用整天帶著支架。不料,到今年六月又走下坡,一切得重新開始。到如今我仍需要全天配戴背部支架,只能作非常簡單的復健動作,但感謝神我仍然活著。

數算祝福和感恩可以使我們的心靈擺脫煩惱。請嘗試用以下一兩個問題來培養一顆感恩的心。

1. 今年你收到的最大的禮物(有形的或無形的)是什麼?

2. 今年哪兩件事改變了你的人生?

3. 今年哪三件事幫助你的信心成長?

4. 在你的家庭中,你想感謝神的四個祝福是什麼?

5. 你有過哪五次快樂的經驗?

6. 即使我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,神創造的哪六樣東西對我們的存在是必要的?

7. 在你的家裡或外面,你最感激哪七個人?

在美好的時光裡,我們可能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。在困難時期,我們會抱怨自己的不幸。但你我有多少時間互相鼓勵、彼此幫助,一同感恩數算神的恩典呢?

親愛的主耶穌,我最知心的朋友,感謝你與我同在,讓我深深體會父神的慈愛和信實。求你助我喜樂地度過每一天,凡事謝恩:

「要常常喜樂,不住地禱告,凡事謝恩;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。」(《帖撒羅尼迦前書》五章16-18節)

上文原載於2024年11月《號角月報美西北版》
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是退休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

Tuesday, October 01, 2024

人生選擇不容易

人生,總是在不斷地做選擇。

想像一下,你站在你最喜歡的冰淇淋店的櫃檯前,向服務員詢問「你認為我想要什麼?」

你當然不會那麼做。各種各樣的冰淇淋口味誘惑你,做出選擇可能很困難,但你會這麼做。「請給我櫻桃禧年和巧克力之夜,將巧克力放在底部,然後舀一勺裡面有很多櫻桃的放在頂部。」

誠然,生活中大多數的選擇,無法如在巧克力和香草之間做出選擇那樣簡單,但你選擇什麼、如何做出選擇或不做出選擇,與對自己負責一樣,對你的自尊至關重要。

選擇有兩種類型:一是主動選擇。當你讓某件事發生並承受後果時;二是被動選擇,即「選擇不選擇」並繼續維持現狀。這種選擇可能是因為你認為,做出任何選擇可能會導致改變,並且伴隨著高風險。

主動的選擇可能是痛苦的;這些決定常常伴隨著恐懼和脆弱的感覺。僅僅因為我們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,並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容易,因為這種選擇也是有風險的。很多艱難的選擇並沒有絕對的對錯,也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。面對這些艱難的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。

另一方面,延遲選擇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,包括壓力、憂鬱、灰心、冷漠,甚至引起身體疾病。拖延很少能帶來好的結果。

儘管最終選擇權在於你,但到達目的地並能夠做出決定並不一定是孤單獨行。求助,與另一個人討論問題可能會有所幫助,尤其是那些站在你這邊但與你的決定無關的人。不要忘記,神一直在等你向祂求教。

即使只是表達你的擔憂,也可能會幫助你解決問題。寫下利弊,亦會幫助你看得更清晰,而非只是將所有事情都記在腦子裡。保持一定的距離,包括情感上或身體上,都可能會讓評估變得更容易,特別是如果這個距離可以讓你看到現實的情況,而不只是你一廂情願希望的那樣。

即使經過深思熟慮,也不是每個選擇都是正確的。但錯誤的決定並不代表你就錯了。而且,雖然聽起來很陳腔濫調,但我們學習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我們所犯的錯誤來學習。

並不是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對你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。但持續不斷的做出選擇的行為將會影響你一生。

尋求上帝的旨意,做出你相信的選擇,有意識地、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,並對你的選擇負責,這些標誌都是讓你成為一個有信念和承諾的人,像聖經人物約書亞一樣。

「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,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: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?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?至於我和我家,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。」  (《約書亞記》二十四章15節)

還在為選擇而煩惱嗎?請思想耶穌基督告訴門徒的話,讓我們的主來引導你:

「不是你們揀選了我,是我揀選了你們,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,叫你們的果子常存,使你們奉我的名,無論向父求甚麼,他就賜給你們。」(《約翰福音》十五章16節)

上文原載於2024年10月《號角月報美西北版》
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是退休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