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08, 2009

亦師亦友的見証人

12/2009原載於《基督豐榮》團契FICF文字大使網站

亦師亦友的見証人
蔣吳蘊蘭

聽《三人行,必有我師 》的講員Agnes自我介紹:「… 我有兩個恩賜,就是很會哭和很會睡。」我不能不想起好友Irene。她們真的有很多相似之處,無論外貌、聲音語調、氣質都讓人猜是姊妹。我與Irene在山景城基督徒會堂相識已二十年,但這只是第二次遇到Agnes。頭一次在一個大型聚會中發覺她與Irene同有在臺上「中翻英」的恩賜,贊嘆之餘,在會後上前打個招呼。這次又知道她們另一個相同點:Irene常自稱「喊包」,廣東話翻普通話就是「很能哭的包子」!

兒童事工的親密同工

Irene八歲信主,我三十多歲才得救,雖然經歷不一樣,但同樣對兒童的靈魂有負擔。她比我年輕,但在教會事奉的經驗豐富,與Millicent及CEF的Jeanne都成為我服事兒童的模範。從1997年開始,每主日Irene與我一同帶領四歲到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們崇拜。我們在崇拜中分享生活點滴、難處和心中的掙扎,讓孩子們認識又真又活的神。

在第一堂問題解答時,有人問Agnes,作mentor最須要留意的是什麼,她回答說:「一不小心mentees 當我是idol (把我偶像化),所以一定要be real, be authentic, and show vulnerability。就是向我真實,把痛癢破碎都告訴mentees,讓對方知道我只是見證人,我不比他們好,讓他們看見神怎樣幫助我,見證神的美善。牧靈最重要的是與他們一同禱告,為他們禱告,藉著禱告一同到神面前,寫e-mail好像寫禱文,把圖畫變成禱告。… 迦拿的婚宴大缸是空空的,講章是清水,耶穌的神蹟把水變美酒。」

聽到這裏,我彷彿突然跨越時空,回到多年前的某一個主日,在會堂的208室中,與Irene帶著孩子們在主日敬拜神。那天她的講題是「令人難為情的宴會」,內容就是耶穌使水變酒的神蹟。我還記得她的投影片包括很多自繪的小酒杯、也用數學計算六大缸酒可以供應多少杯飲料。她把耶穌的神蹟從抽象變成具體,讓孩子們了解主耶穌的能力是何等的浩大。

故事講完了,Irene說:「我們不曉得水到底在什麼時候被變成酒,但喝的人真真實實地聞到、看到、嚐到不同,門徒就信衪。耶穌能改變你和我的生命。我們不曉得改變在什麼時候發生,但旁邊的人可以看出我們的不同,他們就想認識衪。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真人真事。」突然她說:「讓我來訪問Winnis 亞姨。」幾十雙可愛的眼睛看著我,Irene問:「… 您信耶穌前生活怎樣?… 您的丈夫和兒子注意到什麼改變?… 後來有什麼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?」

事隔多年,我還記得當時我作傳道人快四年,也快要在公立學校完成三千個鐘頭輔導的實習,丈夫在神學院念書,兒子在念大學,正想從電腦工程轉修音樂,前面都是未曾走過的道路。有時我難免會害怕擔憂,但Irene那天突發的訪問讓我再一次被神提醒:「女兒啊,憂什麼?怕什麼?你不需要做什麼,單是我的見証人就夠了!」

跨教會的支持團隊

同樣的安慰和鼓勵,在教會內外也常出現。我1998年成為全職傳道人,Joyce就把我帶到剛成立不久的(大三藩市)灣區女同工團契。當時還沒有分區,讓我認識很多姊妹,包括Cecilia, Dora, Amelia, Vicky, Rosanna, Virginia等。後來分區聚會,我參加南灣團契,每月與教會或機構的女傳道和師母相聚。那一陣子,當我分享內心的掙扎時,她們都鼓勵我:「不要擔心丈夫神學院畢業後做什麼。你牧會他可以做機構,他牧會你可以做機構。我們都是神學院畢業的,都曾改變崗位,無論做什麼都可以見証神的作為。」

2004年暑假丈夫James神學院畢業後被《眾聖徒事工團》以宣教士身份差派到聖城福音教會事奉。我雖難捨,還是在2005年一月揮別十多年的弟兄姊妹,離開兒童事工的好同工、好朋友,和一群可愛的孩子們。後經Amelia熱情邀請,參加東灣的團契,認識Jill招, Kitty, Debbie和後來的Beth, Ann, Sui, JC等,神的供應超過我所求所想。

2005年十一月,Jill開車帶我參加第一屆的加州聯合退修會,又認識Mimi等從南加州來的女同工。五年來,不單有很好的學習,每年都認識更多同路人,包括從外州來的兩位Lily。雖然見面時間不多,姊妹們成為良師益友,彼此代禱的好伙伴。特別感謝Vicky多年接送,無論我在南灣或東灣上車,都有機會深入交談。每次離營前我都把次年的日期寫下,巴不得快一點再與姊妹們相見。

感謝神,今年Dora, Esther劉和Yan在營會中分享《靈伴之旅》,介紹一個彼此牧靈的模式,就是「為彼此聆聽神」。我有幸與東灣的Sui及Ann同組操練,不但彼此更深入了解,而她們為我聆聽神的引導也讓我甚有得著。


門徒的裝備及呼召、家庭事工的趨一


我本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,但為了替母親爭一口氣,從小發憤圖強。早年在高科技職場,也算稍有成就。1989年一月28日在許志偉醫生的佈道會蒙恩得救,決志當晚培談的Jill李帶我禱告時,我告訴她我曾在天主教小學及基督教中學念書,也曾讀《聖經》,但從來沒人告訴我當如何信耶穌,來美後一直靠自己打天下。「我現在那麼平安喜樂,明天會怎樣?」

Jill李說:「你要從靈修開始。」我連「靈修」是什麼都不知道!她就代我買《聖經》,用《茁苗》教我初信造就,然後用《更新》出版的《聖徒裝備》第一期課程來訓練我。Jill 每週三晚上到我家,花時間分享生命。當時她正預備到泰國宣教,我也很想同去,但她用經文啟發我,不要心急做什麼,要先帶丈夫和兒子認識耶穌。一年後James信主,我就用《聖徒裝備》第一期帶領他,由Jill從旁協助。日後夫妻倆一同完成屈長老帶領的《聖徒裝備》第二到四期課程。

從起初,門徒訓練(提後二2)是神對James與我共同的呼召。我倆今日成為為何等樣人,就是因為有Tom與Sally夫婦願意帶領,給我們機會,先在一個教會服事,最近兩年偶爾參予在歐洲和中國各地的門訓。2010四月起,我倆將回《眾聖徒事工團》服事,跟著他們跑更多的地方,訓練別人,也接受更深入的裝備。

約瑟是我個人聖經信心偉人的模範,可能與我原生家庭的許多傷痛有關。不過,神竟透過一個名不見經傳,甚至被人不屑一顧的小人物來呼召我!那人是誰?就是那在馬可福音第五章被「群」鬼附身的人。信主後不到兩個月,在1989年三月26日,靈修時唸到「那人沒有人能捆住他,就是用鐵鏈也不能…總沒有人能制伏他。」彷彿看到自己從前常對James大發脾氣,好像瘋了的光景。想到神醫治的大恩,心中充滿感謝,禱告說:「主啊!我當作什麼?」

往下讀到答案:「你回家去,到你的親屬那裏,將主為你所作的,是何等大的事,是怎樣憐憫你,都告訴他們」(馬可福音5:19) 。此後,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先從自己開始,被神破碎建造、與神和好、與自己和好、與家人和好、與眾人和好,並把這莫大的恩典介紹給人。當初原想當海外宣教士,但神要我先愛一群特殊的未得之民,在教會、在公立學校服事兒童。後來幫助父母建立親子關係,日後強調恢復夫妻關係的重要,以及與神和好的首要,一路走來,都是神一步一步的帶領。

求師之路、生命中的天使

在營會中,Mimi分享她的求師之路,非常精釆。她很有系統地按著事奉的旅程,現身說法,分享在各時期中生命的師傅帶給她的祝福。不同階段有不同需要,無論是「上找她」(7位)或是「她找上」(11位),在二十幾年中竟有18位(9男9女)是「一對一」帶領的mentors,確實蒙福。接下來,有現場採訪,由Cecilia訪問Agnes和Mimi師徒關係的歷程,以下只是她們28年相交的摘要,由心發出,非常溫罄。

Mimi:「感謝神!Agnes是祝福,距離不是問題,知道彼此的掙扎,關係亦師亦友,主要是長時間的認識及相知。」

Agnes:「關係要豐富,mentee的主動,initiatives, hungry to seek and learn是最重要的!Mentor不是一天到晚想著她,仍是有共同的歷史。Mimi很有條理,很會教導,走mentoring的成長路,必需要be hungry! 虛心的人有福了。」

接下來,我們個人有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事奉旅程。基本上,誰曾幫助我成為今天的我,就是我的mentor。振筆疾書,我竟發現自己也有很多mentors,有短期或長期的接觸,也有比較刻意到比較隨意的幫助。有深入的牧靈(門徒訓練者、屬靈的導師、教練),偶爾的牧靈(輔導、老師、支持者),也有被動的牧靈(包括當代的模範及歷代的英雄)。把名字一一寫下來,想到他們怎樣影響了我,真是滿心感謝神!日後要逐一記下神怎樣透過他們來幫助我!

多年來,每逢遇到人生或事奉的轉捩點,神都差派天使來幫助我。離開CCIC,曾與Irene談到神永不誤事,定有美意,想不到在新的教會轉眼已服事五年半,超過當初所求所想。營會中也有機會與Agnes單獨溝通,她與丈夫多年來對帶職基督徒的牧養,每年幾次到不同城市探望他們,領退修會,每天寫e-mail, 用skype 及 chat 與他們交流,豈不是神最近對James 和我下一步的帶領?想不到與Irene多年接觸,與Agnes一席交談,神用兩姊妹在事奉關鍵點上給我適時的幫助。回家後翌日一大早興高彩烈地傳電郵給Irene,把與Agnes的合照寄給她,見証神奇妙的開路,並感謝她多年來亦師亦友,不單mentor我,也曾mentor我的兒子。

《基督豐榮》團契第五屆退修會結束前,會長Cecilia用一句非洲諺語:「若要走得快,一個人走;若要走得遠,大家一起走」來勉勵我們。感謝神!不單每時刻與我同在,還賜給我一群如同雲彩圍繞著我的見証人,亦師亦友,手拉手同走天路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要轉載這篇文章?沒問題!只要確保您包括一個完整的文章來源,並盡可能現場鏈接到我們的網站。請通知Winnis轉載將何時在貴刊物出現。文章來源應包括以下作者簡介:

蔣 吳蘊蘭師母是加州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,亦為ParentingABC創辦人。持有西方神學院 (Western Seminary)婚姻家庭及兒童輔導碩士及加州大學(U.C.Berkeley)電機電腦工程學士。她專門幫助講普通話或廣東話的父母,使他們與美國出 生的子女和諧相處,並更進一步地享受及影響他們。歡迎瀏覽她的網站ParentingABC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