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October 15, 2009

恩典之家 – 親子輔導經驗談

恩典之家 – 親子輔導經驗談
原載於二OO九年十月《今日華人教會》雙月刊
蔣吳蘊蘭
美國Parenting ABC創辦人
加州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

問題兒童?兒童問題?

十歲的小芬隨父母從美國( U.S.A.)東岸搬到三藩市灣區( Bay Area, San Francisco ),開學半年還是悶悶不樂,與同學格格不入,狀甚抑鬱。她的父母都是來自海外、在美國定居多年的專業人仕,經老師推薦,其父母同意讓獨生女接受遊戲治療。

初見小芬,她很害羞,不愛說話但頗合作。請她畫「屋」、「樹」、「人」三張圖片,她畫的樹竟然橫臥在地上(沒畫地平線,有樹葉但沒有根)。請她講樹的故事,她說:「這棵樹剛被移植到一個新花園,有一天,風吹得很大,樹葉很重,又沒有人幫它,樹就倒下來了。」在療程中,她畫了幾次橫臥的樹,重複那故事,話愈來愈多。有一天,她的樹竟然屹立在地平線上,有粗壯的樹根、健康的樹幹、綠油油的葉子。小芬面帶笑容說:「有人幫忙把樹重新種在園裡,它長大了,不再怕狂風。」

上課鈴聲已響,一名小男孩匆匆忙忙地在走廊上越過筆者,口中念念有詞:「我遲到了、遲到了。我又遲到了!」筆者首次輔導小威時,據聞他常常搗蛋、跟人爭論,七歲的男生意見真多,初見面就說:「我恨我的妹妹!她常常賴床,害我遲到,媽媽也不罵她。」恰巧七歲的小東也有一名四歲的妹妹,筆者便順理成章成立治療團體。雖然兩人玩成一團,但常常聽到「不公平」、「我先」、「我嬴」之類的口頭禪。有一次我問他們:「你們甚麼時候會生氣?」小威搶先回答:「我一想到妹妹就生氣。」小東插嘴:「爸媽總說妹妹可愛,根本不管她害我。」小威猛點頭說:「我爸處罰我時還說:『男子漢流血不流淚』呢!」

以上名字、背景雖經改動以保隱私,但都是筆者輔導兒童的真實故事。跟小孩玩需要時間,除了不打斷對方、用耳朵細心傾聽外,我們還可以用眼(觀察肢體語言)、用口(扼要地複述聽到的內容、感受或澄清不明白之處)和用心(感興趣和好奇)聆聽,讓孩子知道有人了解、接納、關愛他們。

惟有愛可改變人心,進而改變外在行為

生活上的難處不但是親子彼此了解的切入面,亦是父母與子女成長的好機會。筆者出身於香港一個重男輕女的大家庭,從小被母親鼓勵要獨立自強,曾任軟體工程師和發展部門經理,是典型的「矽谷工作狂」。筆者曾為了獨生子的教養與丈夫意見不合,每次帶兒子買玩具回來,丈夫剛想說我浪費、寵壞孩子,我便先發制人地說:「錢是我賺的,喜歡怎麼花就怎麼花!」吵完了,我心裡難過,自覺可憐,人生真沒意義。

我在絕望中遇到主耶穌,一九八九年歸入基督名下。無條件的愛解開我那重男輕女的心結,醫治我的孤單、焦慮和懼怕。原來溝通是坦誠分享自己的觀察、想法、感受、需要和心願。當我一味期望說服別人、要求別人完全同意和照著我說的去做,等於逐步關上溝通的大門。

無論是武裝自己或躲藏起來,不願意講話其實是怕說了沒人聽。溝通最重要的是同理心,細心傾聽。當我順服神,先改變自己侵略性的反射動作,來自臺灣的丈夫、ABC(編案:美國土生華裔) 兒子也相繼重生得救。家是愛之窩,我在一九九五年決定放棄高科技職位,作全職家庭主婦。想不到神竟然為我開門,讓我在神學院進修,包括一年在婦女復健機構「恩典之家」實習輔導,幫助從前酗酒、吸毒、犯案的婦女及其年幼兒女。一九九八年取得婚姻家庭輔導碩士後,在教會擔任傳道, 並在公立學校輔導兒童及青少年。

學習放手,神的恩典夠用

家庭本應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,兒女需要父母在愛中管教、肯定、鼓勵和信任他們。在不同的成長階段,孩子總會面對大大小小的難題。就算小時候親子關係親密,青少年渴求獨立、自主,未必願意與父母分享所有心事。若強勢控制正在自我定位的青少年,效果只會適得其反。青少年成群結黨,甚至加入幫派,就是為了一份歸屬感!

人際互動常會有意或無意地觸到痛處,為了自衛或減輕痛苦,得理不饒人、死不認錯就不能真誠、敞開、坦白地溝通。只有將心比心、感同身受,以關懷的態度憐憫、接納、尊重他人,才能建立可靠、有安全感的關係。

然而這談何容易!中國人傳統的含蓄常令父母不願意或不能敞開、坦白地分享自我,時間的壓力、父母的絕對權威性亦會阻礙孩子說出心事,加上事情發生,情緒反應在所難免。有人指摘:「都是你的錯!」有人逃避:「我不告訴你,你應該知道!」有人含恨報復:「我不說,你又能把我怎麽樣?」習慣成自然,惡性循環。

神作事,有定時。面對痛苦的父母及孩子都需要別人聆聽、了解、接納及支持。教牧同工和專業輔導者可以合作,讓他們看見神的恩典及危機背後的希望。父母勇敢承認內心的軟弱(焦慮、挫折、憤怒、傷痛和失望),為自己的過錯道歉並饒恕別人,在感恩及禱告中尋求神,就是以身教幫助兒女面對人生。

因著本身的家庭問題,二十年前救恩臨到我,一路走來,教主日學、帶領團契、念神學三年、輔導家庭十二年(同期作兒童傳道六年、師母五年),服事家庭、婚姻、兒童和青少年,一直都是神對我的呼召。筆者二OO五年創辦Parenting ABC,與教會和機構合作,除了輔導及訓練外,筆者常用粵語、華語和英語在各教會及社區主領講座。歡迎上網查看工作坊簡介,網址:http://parentingabc.com/training.html,或電郵至 winnis@parentingabc.com 洽詢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要轉載這篇文章?沒問題!只要確保您包括一個完整的文章來源,並盡可能現場鏈接到我們的網站。請通知Winnis轉載將何時在貴刊物出現。文章來源應包括以下作者簡介:

蔣 吳蘊蘭師母是加州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,亦為ParentingABC創辦人。持有西方神學院 (Western Seminary)婚姻家庭及兒童輔導碩士及加州大學(U.C.Berkeley)電機電腦工程學士。她專門幫助講普通話或廣東話的父母,使他們與美國出 生的子女和諧相處,並更進一步地享受及影響他們。歡迎瀏覽她的網站ParentingABC.com

Tuesday, October 13, 2009

我家奶奶

我家奶奶
10/5/2009原載於《飛揚》網站「家庭焦點」/ 婆媳
蔣吳蘊蘭

前年夏天,全家為您慶生,飯後唱生日歌。您眉開眼笑、許願、吹蠟燭、切蛋糕。兒子問:「奶奶,您的生日願望是什麼?」
八十多歲的您,淘氣地說:「我的生日願望?」把雙手抱在胸前,看看孫子,再看看準孫媳婦,誇張地作出搖抱小娃娃的動作,弄得哄堂大笑。

有人問:「什麼時候?」準孫媳婦臉紅耳赤,但鎮定回答:「結婚以後。」
我用英文說:「奶奶渴望做great-grandmother (曾祖母)!」
孫子甜蜜接口:「奶-奶-,您已經是a GREAT grandmother (很棒的祖母)!」


家有兩老,如有兩寶


您不與兒孫同住,卻是兒女家的寶貝。您與公公對下一代的愛和接納,跨越文化、語言和代溝。來自台灣、香港、日本、和越南的媳婿,都當你們是親爸媽。在美國土生的十個內外孫輩,長大後還會主動打電話或探訪你們。

當年我是工作狂,你們沒責怪,反以我職場成就為榮。有一段日子,丈夫總在週末把幼兒帶到三藩市,你們常帶著他和表姊妹到公園遊樂場,彌補我的不足。你們來小 住幾天,下火車時總是抱著大包小包的中國美食。音樂會,你們遠道來捧場。您花時間教孫子畫國畫,參加北加州中文學校比賽,竟獲小學四年級冠軍。2006年 暑假,外孫女請您帶她尋根,馬上有九個兒孫要跟您回廣西。

困境中持守盼望

從您隨和樂天的個性,很難想像您是獨生女,且年幼喪父。您個子矮小但靈活,不太漂亮卻很耐看。您有人緣,吸引了比您年長幾歲,住同一條村的「大哥哥」。他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後,回鄉求親。寡居的母親,竟勇敢地勸您隨未婚夫到台灣,沒想到一別竟成永訣。

1949 年你們開始申請移民美國。名額有限,必須久候,你們專心生兒養女,作工程師和小學老師。1968年接到移民通知,說走就走。四、五十歲的人,辭掉安定工 作,把四個孩子帶到洛杉磯。人地生疏,沒有工作,困難重重。一家之主,壓力最大,爸爸怪自己無用,您從不埋怨,不斷支持、鼓勵、禱告。九個月後,他找到本 行工作,全家搬到三藩市。

神的恩典夠用

1975年我與您的兒子交往,頭一次在餐館外見到你們夫婦牽手而來,令我嚮 往,很快成了您家媳婦。婚後,從丈夫口中,聽您曾說:「某某懷疑她是為了綠卡,才嫁入我們家。」這句話讓我很委屈,對您起了戒心,從此敬而遠之,把精力放 在工作,致使夫妻感情日走下坡,甚至懷疑你們只愛孫子,不要媳婦。午夜夢迴,常覺人生沒意義。我結婚已十三年,兒子也快六歲了,難道除了離婚,別無他法?

感 謝神!在絕望中,我遇到救主耶穌,1989年歸入基督名下,您的兒子、孫子也很快成為基督徒。您和公公本是天主教徒、也曾常望彌撒。我這媳婦與你們兒子相 繼念神學院,被看成「信得太迷」!從何解釋?我惟有化愛為行動,支持丈夫每週獨自開車到三藩市,先虛心聽懂你們的感受和想法。如此差不多兩年,有一天,公 公對他說:「回家罷!不用擔心,耶穌住在我心裏!」

2000年9月爸突然中風、幾天後就逝世,讓您悲痛欲絕。丈夫繼續每週探訪,幾個月 後您也相信耶穌真的從死裏復活。2003年您開始參加教會團契和主日崇拜,後來又應邀在社區活動中心教國畫。寡居的您,有佣人相伴,有子女住在附近,又有 教會弟兄姊妹及學生關懷。您常到金門公園散步、畫國畫、摺紙、剪紙、做小手工等,自得其樂。

您說:「忙,就不用回來。」但我們每週還是想見 您,與您分享生活點滴、讀經心得,並禱告讚美神。無論是兒子把主日的講道重說一遍,或我這媳婦彈琴唱歌,您都鼓勵欣賞。感謝神,您這奶奶沒有落入「媳婦熬成婆」的惡性循環。感謝神,讓我倆生命在主內連結,親上加親。去年我升級變成奶奶(祖母),您也如願四代同堂,婆媳倆一同領受了生命之福。

註:「奶奶」,廣東話是媳婦對婆婆的稱呼,普通話是孫子對祖母的稱呼。一語雙關,您都是我家奶奶。

(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,Parenting ABC創辦人。來自香港,愛文學卻念理工,本為「矽谷工作狂」, 1989年信主,活出基督內的自由。與來自台灣的夫婿,定居三藩市灣區,育有一子,已娶妻生女。)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要轉載這篇文章?沒問題!只要確保您包括一個完整的文章來源,並盡可能現場鏈接到我們的網站。請通知Winnis轉載將何時在貴刊物出現。文章來源應包括以下作者簡介:

蔣 吳蘊蘭師母是加州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,亦為ParentingABC創辦人。持有西方神學院 (Western Seminary)婚姻家庭及兒童輔導碩士及加州大學(U.C.Berkeley)電機電腦工程學士。她專門幫助講普通話或廣東話的父母,使他們與美國出 生的子女和諧相處,並更進一步地享受及影響他們。歡迎瀏覽她的網站ParentingABC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