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May 13, 2010

活學活用

8/2010 原載於 《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》網站

活學活用
《創文》2010年W210的感受、心得和收穫
蔣吳蘊蘭

去年在《創文》修W100和W220,從寫及編兩個角度學習寫作的基本動作。在營會中開始「七每」和「十訣」的操練,回家後便開始投稿。感謝蘇文安牧師在百忙中不厭其煩地看稿及修正,竟有幾篇稿子被雜誌報章刊登,喜出望外。

我對人間生老病死和悲歡離合特別敏感,加上常常與人接觸,深知每個人都有故事。今年修W210《你有故事我有筆》,學習採訪報導的原則與技巧,正中下懷。

第一天早上,蘇老師先讓我們讀幾篇短文和看一些短片,示範如何力求簡潔,用兩三千字可以寫某人的一生,或記一件事,透過經營跟主軸有關的細節,讓文章或劇本有說服力,「先感動自己,纔感動別人。」從事家庭婚姻輔導的我,對《什麼是真正的悔改》和《Fire Proof》兩部短片特別有感動,因為故事把人性的弱點,親密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,描述得淋漓盡致。

午飯前我突發奇想:「若有機會,要採訪杜永浩弟兄,在他與陳惠琬老師的身上,學習夫妻事奉的功課。」午飯後稍遲回到教室。不料,蘇牧師和杜弟兄已被圍坐,正要開始示範採訪,叫我們從中學習問問題技巧、問題背後用意、現場氣氛、原則、內容,等等。採訪後由學員加問問題,再一同反省過程、分享觀察。

先演(show)後說(tell)纔知設計問題的「由外而內、由淺入深、由遠而近」十二字秘訣,和很有效的四個採訪角度:

1. 階段:請被訪者把生活分成幾個明顯的階段,幫他思考有何轉折,分享感受。
2. 場景:問有沒有難忘的場景和氣氛,好讓採訪文章更有色彩。
3. 回顧檢討:問他對這條路有何反省。有什麼事不會再作﹖有什麼事會早一點作﹖
4. 建議:問他對將要進入這條路的人,有何具體的、有可行性的建議。

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。以上採訪的大原則,好像並不太難,我很興奮。忽然聽到老師問誰願意寫杜弟兄的採訪稿,我反射性地舉手,不致錯失良機。

老師教導如何進行採訪,包括預備(佔50%的時間)、面訪(30%)和寫稿(20%),細節非常詳盡,最難忘的是實際的操練:既有一對一的彼此採訪,練習找故事點、找主題;又分兩組採訪兩位嘉賓。小組各自選出主問者、追問者、接待者、記錄者和撰稿者等角色,一同預備實地面訪的問題,採訪後又一同分配工作及訂主題。在整個過程中,最可貴的就是同學間的互動:同心學習、分工合作、活學活用。

當然,老師還用很多精彩的文章、電影《小人物大英雄》、盧雲記錄片《回家》,等等,來啟發引導我們。印象猶深的是盧雲所用的「飛人與捕手」語言畫像和描述:「萊利飛人團…一個跳,一個抓,整體身子的運作,全心全意互相注視…成功在乎和諧共處。飛人只要飛,不要抓,單單依賴那有經驗的、坐在椅子上的捕手。」

感謝神。藉著《創文》同工和老師們的擺上,讓我們有幸學習成為文字事工的飛人。個人這次最大的收獲,就是有意識地把「採訪」融入日常生活和事奉中。謹記大原則,重溫觀察入微、善問問題的基本動作,對了解自己、了解別人都大有幫助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要轉載這篇文章?沒問題!只要確保您包括一個完整的文章來源,並盡可能現場鏈接到我們的網站。請通知Winnis轉載將何時在貴刊物出現。文章來源應包括以下作者簡介:

蔣 吳蘊蘭師母是加州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,亦為ParentingABC創辦人。持有西方神學院 (Western Seminary)婚姻家庭及兒童輔導碩士及加州大學(U.C.Berkeley)電機電腦工程學士。她專門幫助講普通話或廣東話的父母,使他們與美國出 生的子女和諧相處,並更進一步地享受及影響他們。歡迎瀏覽她的網站ParentingABC.com

Sunday, May 09, 2010

4代同堂


原載於《號角月報美西版》2010年2月

2007年夏天,全家為婆婆慶生,飯後一家為她送上生日歌,令她眉開眼笑。孫兒問:「奶奶,您的生日願望是什麼?」

八十多歲的她淘氣地說:「我的生日願望?」把雙手抱在胸前,看看孫兒,再看看準孫媳婦,誇張地作出搖抱小娃娃的動作,弄得哄堂大笑。

有人問:「什麼時候?」女兒家臉紅耳赤,但鎮定回答:「結婚以後!」

我用英文說:「奶奶渴望做great-grandmother (曾祖母)!」

孫子甜蜜接口:「奶奶,您已經是a GREAT grandmother (很棒的祖母)!」

婆媳間的誤會


婆婆隨和樂天的個性,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她是年幼喪父的獨生女。她成年後隨未婚夫到台灣,與寡居的母親一別竟永訣。1949年申請移民美國,到1968年才接到通知。四、五十歲的人,毅然辭掉安定工作,把四個孩子帶到洛杉磯,公公所受的壓力非同小可。但婆婆從不埋怨,不斷支持、鼓勵、禱告。九個月後,公公找到本行工作,全家搬到三藩市定居。

1975年我與丈夫交往,在餐館外見到他的父母牽手而來,令我嚮往,短期內就結婚。一次從丈夫口中,得知婆婆曾說:「某某懷疑她是為了綠卡,才嫁入我們家。」這句話讓我很委屈,從此亦起了戒心。為了成就感,我把精力放在工作上,令夫妻感情日走下坡。當年我在硅谷打拼,有一段日子,丈夫總在週末把幼兒帶到三藩市讓老人家照顧,但我懷疑他們只愛孫子,不要媳婦。午夜夢迴,常覺人生沒意義。我結婚已十三年,兒子也快六歲了,難道除了離婚,別無他法?

同受生命之福


感謝神!在絕望中,我遇到救主耶穌,1989年歸入基督名下,丈夫、兒子也很快成為基督徒。人有了安全感,也換了一個角度看事情。我開始從心裏欣賞和感激公婆。來小住幾天,總是抱著大包小包的中國美食。孫兒有音樂會,又不惜遠道捧場。又用心指導孫兒畫國畫,令他在比賽中獲冠軍。

公婆本是天主教徒、也曾常望彌撒。我與丈夫相繼唸神學院後,被看成「信得太迷」!丈夫決意化愛心為行動,每週到他們三藩市的家,虛心聽懂他們的感受和想法。如此差不多兩年,有一天,公公對他說:「回家罷!不用擔心,耶穌已住在我心裏!」 不久公公突然中風逝世,這話成了我們莫大的安慰。丈夫持續探訪,終於婆婆也相信耶穌真的從死裏復活。

公婆對下一代的愛和接納,是跨越文化、語言和代溝的。來自台灣、香港、日本、和越南的媳婿,都當他們是親爸媽。在美國土生的十個內外孫輩,長大後還會主動打電話或探訪他們。感謝神,婆婆沒有落入「媳婦熬成婆」的惡性循環。曾孫女出生後,婆婆如願四代同堂。孫媳婦雖然是白人,但在主耶穌內,祖孫數代一同領受了生命之福。聖經說:「祂憐憫敬畏衪的人,直到世世代代。」(路加福音1:50)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要轉載這篇文章?沒問題!只要確保您包括一個完整的文章來源,並盡可能現場鏈接到我們的網站。請通知Winnis轉載將何時在貴刊物出現。文章來源應包括以下作者簡介:

蔣 吳蘊蘭師母是加州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,亦為ParentingABC創辦人。持有西方神學院 (Western Seminary)婚姻家庭及兒童輔導碩士及加州大學(U.C.Berkeley)電機電腦工程學士。她專門幫助講普通話或廣東話的父母,使他們與美國出 生的子女和諧相處,並更進一步地享受及影響他們。歡迎瀏覽她的網站ParentingABC.com